您所在的位置: 品牌专栏
子宫内膜异位症对自然受孕后产科结局的影响
2022-02-21
作者:中国妇产科网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来源:中国妇产科网
浏览量:18353
背景 由于孕期女性血清黄体酮水平非常高,传统认为妊娠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会保持在静止状态。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与一般人群相比,受子宫内膜异位症影响的孕妇可能会出现不好的产科结局。然而,先前评估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出现流产、前置胎盘、早产、剖宫产、子痫前期、宫内生长受限 (IUGR) 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入住率等不良产科并发症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目前,大多学者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重点聚焦在患有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性。然而,虽然已经观察到直肠阴道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前置胎盘之间的特定关联,但尚未证明解剖学上更严重的疾病与更差的产科结果相关。本研究试图评估在整个意大利根据标准产科护理管理女性的自然受孕的结果。 材料和方法 该研究于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在11个意大利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心进行。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包括在研究期间在11个招募中心中的任何一个接受随访检查的手术或非手术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和对照组的所有女性都被邀请填写一份关于她们之前自然怀孕结果的问卷。子宫腺肌病的诊断基于对先前描述的可靠形态学标志物的超声检测,例如不对称子宫肌层增厚、子宫肌层囊肿、线性条纹、高回声岛。弥漫性重度子宫腺肌病定义为累及超过 50% 的子宫肌层表面且壁厚≥30mm且至少有两个分离的子宫肌层区域,或子宫整体增大。如果不符合严重子宫腺肌病的标准,则诊断为弥漫性轻度子宫腺肌病。排除标准如下:ART辅助妊娠,年龄>50岁。 结果 研究共纳入了 1096 例妊娠结局,其中子宫内膜异位症组 355 例,对照组 741 例。表1显示了两组人群特征。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的平均年龄为 32.6 (4.4) 岁,对照组为 31.1 (5.5)岁。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有 311 名白人女性 (97.5%),对照组有 382 名 (99.9%)。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中,卵巢疾病的患病率为 72.9%,深部浸润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病率为 40.8%,在 24.2% 的女性中观察到这两个部位并存。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子宫腺肌病的患病率为 23.7%,对照组为 0.4%。

评论(0)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