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5日至27日,“第十届亚太绝经联盟学术会议”在马来西亚盛大召开,来自全球的绝经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探绝经管理的前沿进展与临床实践新策略。作为亚太地区绝经相关疾病诊疗与研究的重要交流平台,本次会议聚焦激素治疗规范、骨质疏松防治、更年期综合征综合管理等核心议题,既有国际指南的深度解读,也有本土化经验的创新分享,为推动亚太乃至全球绝经医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值此学术盛会之际,妇产科网特别邀请北京协和医院郁琦教授探讨和分享第十届亚太绝经联盟学术会议的观点与实践经验。
本次第十届亚太绝经联盟学术会议,中国学者开展了一系列学术活动,其中 “中国绝经单元”最受关注,吸引了众多参会者。以往,学术会议多个单元同时进行时,单个单元的参会人数往往有限,参会的专家学者们常面临选择困难。但此次中国绝经单元却人气颇高,不仅吸引了马来西亚当地的参会者,更是吸引了亚太乃至全球各国的专家学者。四位中国讲者围绕绝经管理进行了系统性的主题发言后,现场学者提问踊跃,此次交流充分展现了中国在绝经领域的进步,也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中国这一“人口超级大国”绝经管理的广泛关注。
本次中国专场设置了四个特色议题,均引发了强烈反响,也体现了中国在更年期管理领域的独特实践与创新探索:
❖ 绝经管理理念在中国大陆的转变;
❖ 国际及中国本土绝经激素治疗相关药物的研究进展;
❖ 中国特有的绝经激素治疗药物研究;
❖ 中医中药在绝经管理中的作用。
首先,关于绝经管理理念的更新。长期以来,全球范围内对更年期/绝经的认知存在显著偏见——人们往往将其与“情绪失控”、“爱发脾气”、“工作能力丧失”、“唠叨”等负面标签关联,认为这是一个需要“忍受”的特殊阶段。但随着全球人均寿命的持续延长(从20世纪40年代的不足50岁,到如今多数地区超过80岁,中国多地接近80岁、北京甚至将超90岁),这一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绝经是每位女性必经的人生阶段,更是长寿时代必须科学应对的重要阶段。在全球范围内,包括《柳叶刀》这样的世界医学顶刊,都在对 “绝经”、“更年期” 的概念进行重新定义。中国学者在会上明确提出,应摒弃“绝经无需管理”的陈旧观念,将其视为需要主动干预的健康关键期。
其次,中国在绝经激素治疗药物方面的进展也备受关注。国际通行的MHT药物在中国人群中的效果、副作用与代谢特征,与白种人存在显著差异。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任穆兰教授汇报了中国学者针对这些差异开展的研究,强调需基于本土人群数据优化用药方案。而我则介绍了中国原研MHT药物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长期以来,我国绝经激素治疗领域应用的药物依赖进口药物,国内虽有一些仿制药,但其剂量、研究数据均沿用国外经验。此次我们分享的原研药成果,标志着中国在打破药物垄断、推动本土创新上迈出重要一步。
此外,中医专家还介绍了中药在更年期管理中的应用理念,从“整体调节”、“阴阳平衡”等中医理论出发,阐释了中药缓解绝经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机制,引发了国际学者对东方医学智慧的浓厚兴趣,现场提问探讨不断并对提出的诸多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
当前,我国绝经激素治疗药物的普及面临患者认知不足、基层医生规范使用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要解决这些痛点,需从观念转变入手。
很多人仍停留在 “人生七十古来稀” 的传统观念中,未意识到寿命已大幅延长。寿命延长带来了疾病谱、健康状况及管理需求的变化。对女性而言,50岁左右卵巢功能衰退后,雌激素缺乏会加速骨骼、血脂、血糖、神经系统、肌肉关节等多系统退行性改变,这些变化与年龄增长相互叠加,显著影响老年健康。而规范的MHT能有效缓解绝经相关症状(如潮热出汗、情绪波动、肌肉关节痛),并延缓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老年慢性病的发生,是提升绝经后女性生活质量的关键手段。
然而,公众普遍对绝经管理存在错误认知,认为绝经无需管理,过段时间会自行好转,且对激素存在恐惧,觉得激素会导致发胖。实际上,人体激素种类繁多,只有少数几种与体重相关,大多数激素是维持健康所必需的,缺一不可。在寿命较短(如短于60岁)时,绝经问题可能影响不大,但如今人们寿命已达八九十岁甚至百岁,老年健康至关重要,这关系到能否减轻子女负担、提高生活质量。因此,绝经激素治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纠正错误理念,提升大众对绝经管理的认知。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绝经后妇女约3亿,超过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总人口,做好这一庞大人群的绝经管理意义重大。
在绝经管理中承担着双重责任:既要做好本国女性健康的“守门人”,也要为亚太乃至全球提供经验。具体而言,一方面,需通过大众教育(面向绝经后女性)、医务人员培训(提升基层规范用药能力)等多维度提升整体认知水平、医务人员的管理水平以及更年期女性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另一方面,依托庞大的绝经人群基数,在药物研发、临床实践、数据积累等方面形成独特优势——这些基于真实世界的研究成果,将为全球绝经管理策略的优化提供宝贵参考,推动亚太乃至世界绝经管理事业的进步。
简言之,中国在绝经管理领域的探索,不仅是对本国3亿女性的健康承诺,更是对全球长寿时代女性健康的积极贡献。
通过本次访谈,我们与郁琦教授一同聚焦会议核心热点,探讨绝经管理的最新循证依据与临床决策要点,同时立足中国实践,分享如何将国际前沿理念转化为适合本土患者的个体化方案。相信这场对话不仅为一线妇产科医生提供权威的学术参考,更能为提升绝经人群的健康生活质量带来启发。
让我们借此次亚太绝经联盟学术会议的契机,与郁琦教授携手,共绘绝经医学发展的新蓝图——以科学为基础,以患者为中心,让每一位女性都能从容度过生命中的重要阶段。
专家简介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北京协和医院妇科内分泌与生殖中心教研室主任、学科带头人
❖亚太绝经联盟候任主席、国际绝经学会《Climacteric》杂志副主编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组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生殖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学会妇科内分泌与更年期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生殖内分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实用妇产科杂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生殖医学杂志》编委
❖从事妇科内分泌工作30余年,进行不育和辅助生育、月经相关疾病、绝经管理和性发育异常等的临床和科研。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科技攻关课题在内的多项相关科研课题,发表论文200余篇
责编:马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