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外全子宫切除为宫颈高级别病变至宫颈鳞状细胞癌ⅠA1的标准术式。手术无需干扰子宫动脉对输尿管的供血分支,为确保断离处在穹隆以下,以达到完整切除宫颈筋膜的目的,子宫动脉上行支的断离水平需保证在举宫杯以下。因此,理清子宫动脉与输尿管“小桥流水”的位置关系,是手术中既确保手术范围,又保障输尿管安全的解剖基础。
患者,48岁,无业,因“体检发现宫颈病变2+月。”入院。
患者2月前于当地医院体检TCT ASC-H,HPV58+,妇科超声检查未见异常。患者月经同前,无异常阴道流血流液,无同房阴道出血,无腰背部疼痛。遂于我院行阴道镜检查,未见阴道壁病灶,宫颈病灶活检病理示:宫颈4点、8点、12点慢性宫颈炎,局灶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CIN2-3),宫颈管搔刮组织局灶游离鳞状上皮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CIN2-3)。1周前我院LEEP术后病理: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IN2-3)并累及腺体,宫颈外口及基底切缘阴性。术后阴道少量淡红色分泌物3天。现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院。自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个人史无特殊。
13岁月经初潮,月经周期28-30天,经期5-6天,LMP 2024年12月20日。月经量中,颜色暗红,无血块,无痛经。阴道分泌物无异常。23岁结婚,G2P2A0,顺产育有2子,均体健。丈夫体健。
父母体健,2兄1妹,均体健。否认家族中“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否认“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遗传倾向疾病,否认家族中类似疾病及肿瘤病史。
T 36.8℃ P 84bpm R 18次/分 BP 130/89mmHg。余无特殊。
外阴:发育正常,阴毛分布正常,未及肿物、皮疹及溃疡,未见异常分泌物。
阴道:通畅,黏膜光滑,未及肿物及异常分泌物。
宫颈:LEEP术后改变,手术创面见少量灰黄色渗出,未见明显渗血,宫颈质中,未及肿物。
宫体:常大,质中,活动好,未及肿物,无压痛。
双附件:未及增厚及肿物,双侧附件区无压痛。
三合诊:直肠通畅,粘膜光滑,未及肿物,宫颈未及增粗,双侧宫旁未及肿物及结节。退指指套无染血。
LEEP前双肾输尿管膀胱普通彩超检查(女)+肝胆胰脾普通彩超检查+门静脉系彩色多普勒: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表面平滑,实质回声均匀,未见占位性病变。门静脉主干血流通畅,入肝,内径1.0cm,流速26cm/s。胰腺后方脾静脉通畅,脾门血管未见曲张。胆囊大小、形态正常,壁厚0.3cm,囊内病变位于体部,节点状,多个,大小0.2cm-0.5cm,高回声,后方无声影,无移动性。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脾脏未见异常回声。胰腺未见异常回声,胰管无扩张。双肾脏形态、大小正常,轮廓线清晰,实质回声正常,未见局灶性病变。双肾门血流通畅。膀胱壁不厚,内膜平整,腔内未见病变。双侧输尿管未见扩张。
检查结论:
✦胆囊息肉,多发。
✦肝脏、胆管、胰腺、脾脏超声检查未见异常。
✦双肾、膀胱、双输尿管超声检查未见异常。
LEEP前妇科及外阴生殖道超声检查:
子宫长径44mm,前后径43mm,横径41mm,大小正常。子宫内膜厚径3mm,回声均匀。肌层回声均匀。宫颈管结构存在。宫颈长径36mm,前后径25mm,横径29mm,宫颈见无回声,范围约7mm*7mm,边界清,形状圆,彩超未见血流信号。双侧卵巢显示不清,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肿块。会阴、阴道及尿道均未见明显异常肿块。
检查结论:
宫颈异常,考虑宫颈纳氏囊肿。会阴、阴道及尿道均未见明显异常肿块。
1.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IN Ⅲ)
2025-1-3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双侧输卵管切除”
1.(盆腔全子宫):宫颈管全部取材制片观察,宫颈黏膜部分缺失,伴大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结合病史,符合术后改变,周围鳞状上皮增生,局灶区域核增大,待免疫组化结果进一步分析;增殖期样宫内膜;阴道残端待补取材补充报告。
2.(盆腔左侧输卵管):(左)输卵管系膜囊肿。
3.(盆腔右侧输卵管):(右)输卵管系膜囊肿。
补充诊断意见:
增生的鳞状上皮P16(-)Ki-67(基底部细胞+)
1.(盆腔全子宫):宫颈鳞状上皮反应性增生,未见宫颈上皮内病变。阴道残端未见上皮内病变。
术者简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治。
擅长宫颈病变的筛查与早诊早治。
对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较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
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发表SCI论文16篇,其中第一/共同第一/通讯作者论文11篇。发表第一作者核心期刊论文1篇。
获中山大学“叶任高-李幼姬”夫妇优秀临床医学青年教师奖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妇科学组青年委员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妇产科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卵巢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遗传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肿瘤精准诊疗分会委员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主任医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对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疾病具有较多的临床诊治经验。擅长应用宫腔镜、腹腔镜技术诊治宫颈机能不全、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疾病;在妇科肿瘤方面有多年积累,近年来更为侧重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治。
作为国家卫健委“一带一路”医学人才培养联盟的第一批妇科医师培养单位,负责妇科内镜四级培训基地的进修培训工作,成绩斐然。科研重视妇科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青年)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基金1项,发表SCI研究论文20余篇。2018年入选“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2022年获评“中山一院优秀导师”,2023年荣获“中山一院好医生”称号。
主要学术兼职:
中华医学会妇产肿瘤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计划生育分会副主委
广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妇科内镜学组副组长
广东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妇科肿瘤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优生协会妇科加速康复外科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委会妇瘤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委会妇瘤专家组委员
广州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妇科专委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临床医学会肿瘤微创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肿瘤MDT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